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研专题 > 同心县实施考试的实践与思考

同心县实施考试的实践与思考

2013年07月24日 08:37:47 来源:宁夏同心县教学研究室 访问量:432

      发挥考试功能    推进课程改革

    -----同心县实施考试的实践与思考

     同心县教研室    杨卫国

 [摘要]: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,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落实,在新课程预期效果逐步呈现的同时,新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、新问题不断出现。为了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,注意实效,树立质量意识,必须对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,在落实知识与技能,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,注重过程与结论的统一,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,构建考试机制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,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。

[关键词]新课程  质量观  考试   思考

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,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及人的发展、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,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新取向,制约着教育的生活方式,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的挑战,审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,我们发现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又有一种新的倾向在曲扭着课程改革的目标。如,对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理解的不到位,特别是考试,个别学校、个别教师不研究考试的形式,不研究命题的创新,不研究评价的价值,不研究过程性管理,走向另一个极端,错误的理解为: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只重视过程学习的档案袋评价,放弃考试或轻视考试,将考试流于形式。可以这样讲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,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,如何彰显“潜能开发”的价值,如何提升“成长关注”的绩效,如何实现“二次学习”的升华,如何突破“单纯甄别”的樊篱等方面,都有待于依托课改实践来进行持续性的探讨和研究。同心县自2005年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,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,围绕课程管理、师资培训、资源开发、教学研究、考试改革等,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。特别是2006年以来,改革了考试方法和形式,多元化的评价学校。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,制定了《同心县月考实施方案》,将全县各年级每月进行抽考(简称考试),明确的规定了每月考试的时间、范围、方法和具体要求。同时,要求所考学科的任课教师、校长、主任都随堂答卷,将教师试卷装订上交教研室由教研员阅卷,每月抽考的年级科目当月的25日以后确定,29日至31日考试。教研室组织命题、制卷,教育文化体育局派工作人员下乡下校督查,考试结束后,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分析教学质量,以《教研简报》的形式通报考试情况。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,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
一、考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

基础教育课程改革,通过考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,发挥考试的评价、促进作用,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。考试作为检查、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自古就有。为了革除旧考试制度中的弊端,当代中国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推动下,对考试内容和方式、方法等实行了一系列改革,以其实现考试的科学化、现代化。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,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和手段,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代替物。抵制应试教育,并不是反对考试。考试不是“应试教育”的标志。考试所起的作用如何,决定性因素是考试的目的和内容。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,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标准,面向全体学生,统一标准和要求进行的平等竞争的考试,就是科学的合理的。反对应试教育决不能把考试制度也一起否定了。

素质教育与升学、考试不是对立的,素质教育也需要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,同样也不否定升学的意义。人的素质的形成,是人类文明成果内化为人自身较为全面的主体性品质的过程。在这一内化过程中,教育无疑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之一,考试则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。考试和素质的关系应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,考试在学生优良素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功能,一是反馈、引导功能,二是证明、评价、促进作用。考试实际上是对教学信息的反馈,反馈的信息来自受教育者。教学开始之前的考试将反馈出受教育者原有的素质水平,对教学计划起参考作用;教学中的考试将反映出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、加工和掌握情况,由此折射出学生的潜能及其发挥情况,以及学习态度、情感、情绪等身心素质状态。通过考试,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能水平、结构及其薄弱点,以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。根据考试所反馈的信息分析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,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。素质教育强调以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,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,造就德、智、体、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。因此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充分利用与此相适应的考试、考核手段,对教与学起激励、导向作用,即以此来调整师生双方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,引导教育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,从单一的书本知识超脱出来,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。

二、考试是保障顺利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措施

实施新课程,必须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,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,只有部分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。课程标准在设计时力求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,而执行者由于理解上的差距不能较好体现出来,以其是大面积实施新课程标准,教师的观念还难以跟上改革的要求。课程标准的执行尚缺乏教师的自觉性基础,而又可不能等待教师观念逐步转变后再实施,这势必依靠某些制约机制来落实。

尽管考试不可能解决理解和观念上的问题,但可以从过程检验上引导教学,力求操作环节不出现方向上的偏差,按照教学常规,结束一个单元考一个单元,从时间上贴近教学过程,由教研室组织命题考试,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会比较到位,在功能上,考试作为基础教育的过程管理,具有较好的权威性。因此,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一时难于理解,考试不失为一种比较稳妥的调控形式。当然,基础教育大规模的水平考试只有考试,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和县级考试相比短期目的性比较强,硬性要求比较多,一旦命题对新课程标准缺乏理解,就有可能带来较大的偏差。

根据系统论的观点,“反馈”是系统化的关键。在素质教育这项系统工程中,只要教与学双方信息不断互输、加工、调控,才能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,使教育目标不断趋于完善。因此,在学生优良素质形成过程中,教与学都离不开考试的这种反馈、导向功能。另一方面,考试同时又是对受教育者自身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,考试的功能也可从“评价”的意义上去理解。不可否认,考试的评价功能为人才智能展现提供了机会。但考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,其评价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。由此,在学生优良素质形成过程中,教与学都离不开考试的这种反馈、导向功能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,使被评者产生教与学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这样各校进行及时的诊断,使师生通过正常的努力去达到目标,实现自身价值。

考试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

对于教师而言,落实课程标准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过程,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,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师以往的经验,教师依据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修改、补充、完善了课程标准,这就是“专业发展”。实现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加深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,也是教师教学的再创造过程。但如果教师在行为上缺乏发展的积极性,在角色上只是被动执行者,那么课程标准的落实只能是表面的,其深层的实质内容被丢失了。

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就要有动因和动力,在新课程标准的操作中,考试可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因。考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检验和评价教学,科学的、有效的考试可以从评价的角度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,使教师在思考考试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同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,切合教学实际,调整以往的经验,在教学中发挥自觉的创造性。尤其当教师依赖以往的经验,对课程改革提出质疑,甚至抵制时,考试的校正作用就更为突出。

四、考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

课程标准是对每一所学校教学的限制和要求。我县地域辽阔,学校发展不平衡,学校与学校、地区与地区,都存在着较大的办学条件、师资水平等差距,可以说,统一的课程标准需要在不同层次、不同水平的地区和学校实施。课程标准强调共性,而学校间差异最终将以个性的形式体现出来。另一方面,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更加多样化,不同水平、不同体制的学校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否一致?由此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提出了切实要求,必须配合以相应检查和管理手段。没有验收,往往在关键问题上标准形同虚设。课程标准必然既有统一性、也有灵活性,即在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,允许有层次的选择。考试是大规模的县级水平考试,具有统一的尺度,以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的考查为主,能够立足课程的原初点,引导学生自觉沿着课程指向的轨道和目标努力。从根本上说,考试的要求与课程标准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,二者在目标和导向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。通过考试使偏远学校的教师逐步理解课改的价值取向,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所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。找出与县城学校差距,弥补不足,缩小差距。

五、反思创新考试的实施策略

考试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、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。我县在实施考试的过程中,通过创新工作思路,深化课程改革,扎实课程管理,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。认真总结考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,不断反思考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,是为了更好地创新考试实施策略,提高考试的实施水平,努力开创考试的新局面。

1考试取得的经验与成效

一年来,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,实施考试,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与成效:一是考试推动了课程改革,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,全面促使了教学质量的提高。二是考试促进了师生成长,激活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动力。三是考试注重了教学的过程管理,以考促教,以考促学,以考促管,发挥了通常所说的“指挥棒”的作用。四是考试建立了行政、教研、教科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模式,形成推进课程实施的合力。五是考试增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、教师的质量意识。六是考试把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,始终把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视为考试的生命线。七是考试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制度管理,促进教育外部环境的改善,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。

2考试呈现的问题与反思

考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与反思,主要表现为:

一、对于考试的认识仍有很大的落差。自实施考试以来,对考试有赞成、拥护的,有批评、反对的。赞成、拥护的毕竟是多数,而批评、反对的毕竟是少数,强烈反对的呼声来自各个方面,主要原因是考试管理不规范,认为考试加重了师生的额外负担,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压力,对教学常规形成冲击和干扰。对此,要加大宣传力度,进一步完善考试的管理机制,真正体现考试的功能。

二、考试的管理水平和权威性需要提高。考试涉及面广、考点分散,管理难度较大,各校对考试研究的投入力量不足,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,各校的管理层次不同,统一的质量的监测成绩的可比性、可信度大大降低,考试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、对学校和教学的评价功能,以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,没有得到充分的和有效的发挥,其权威性和有效性经常受到质疑。因此,要进一步完善考试的机制,控制年级、科目,以点带面,控制大规模的考试,严格考试程序,提高管理水平和权威性。

三、建立健全系统的评价体系。以考试为依托,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,严格教师、校长随堂答卷制度。评价教师坚持以教书育人的整个效果作为标准,对学校坚持以教育思想、教育方向、教育质量、管理水平、社会效益等办学水平来进行综合评价。

四、建立健全竞争的激励机制。规范考试的运作机制,将考试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之中,营造想干事、会干事、干成事的良好氛围。总结经验,奖励先进,激励后进,发现问题,及时纠正,确保每一个学校都能正常有序的实施考试

五、考试试卷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。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既考查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情况,又促进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与学习,更考查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心理素质,而且规范了教学的过程管理,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,更是为了获得有关学生成就的有效、可信和有用的信息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重视命题的信度、效度,增强考查能力的试题,注意试题的分布与类型,防止出现以知识记忆为主、脱离实际的倾斜。注意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,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的需要,控制试题的难度。命题注意趣味性,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,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,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。

总之,考试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评价就把它抛弃或教条化,因噎废食,我们坚定的说,新课程需要高质量,新课程不能忽视考试。新课程为所有的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创造平等、公平的机会与条件,考试是一种积极而及时的诊断问题,总结成绩,改进教学目标,优化教学方案,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。而应该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,通过诸多课改专家、教育测量学专家、教研员、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的紧密合作,不断改进,积极探索建立科学、多元、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,依托课改实践来进行持续性的探讨和研究,使考试机制不断完善,真正发挥考试的功能,不断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。

编辑:杨卫国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历史部分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宁夏同心县教学研究室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宁夏同心县教育文化体育局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